内蒙古监管局:构建部门预算编制审核“1+ 3”工作机制 推动财政监管与属地中央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双提升”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7日 09:00
内蒙古监管局:构建部门预算编制审核“1+ 3”工作机制 推动财政监管与属地中央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双提升”
为更好落实蓝佛安部长关于财政科学管理的要求,内蒙古监管局立足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监管实际,以提升预算编制审核质效为抓手,探索构建以“优化审核工作机制”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人才库、信息联络员、人才培训”三项机制为支撑的“1+3”工作机制,有效推动财政监管与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双提升”。
一、创新审核机制模式,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
持续优化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和模式创新。一是优化审核机制。打破以往由专人负责单一部门全部项目的“纵向审核”传统,转变为按项目类型划分、由固定人员审核所有部门同一项目的“横向审核”新模式。通过优化审核机制,确保预算编制审核的专业性和一致性,避免标准掌握不一致,确保政策执行口径统一,提高审核效率与精准度。二是强化前期部署。局主要领导亲自组织驻区中央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编制审核经验座谈交流,强调预算审核工作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作用,从提高政治站位、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协同联动三方面向各预算单位提出明确要求。通报近年审核发现的问题,传导预算硬约束要求,督促各单位扎实做好预算编制基础工作,增强各单位规范编制、精准申报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建强预算管理人才库,筑牢预算监管人才根基
以提升驻区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精心搭建驻区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人才库,为驻区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和监管局财政监管工作储备优质人才资源。首批已从驻区中央部门中筛选出80余名业务骨干纳入人才库,涵盖财务核算、预算编制、资产管理、基建项目等多个专业领域,形成结构合理、专业全面的人才梯队。结合监管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选派入库人员参与预决算编制交叉审核、专项核查、课题研究等工作,促进入库人员在实干中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三、完善信息联络员机制,打通预算监管沟通壁垒
通过建立健全信息联络员机制,构建起监管局与驻区中央预算单位之间高效便捷的沟通桥梁。在每家预算单位选定1名信息联络员,明确其承担政策宣传、问题收集、意见反馈及工作协调等职责,切实发挥信息联络员在监管局与单位间的“信息传递员”和“政策讲解员”的纽带作用。信息联络员根据单位工作实际,及时向我局反映本单位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我局对信息联络员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属于政策执行层面的共性问题,研判后及时上报,推动政策优化完善;属于单位操作层面的个性问题,加强对接指导,确保问题及时解决,有效打通预算监管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及时分享各部门加强预算、财务等方面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动各部门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四、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提升预算管理专业能力
围绕驻区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实际需求,创新优化人才培训机制,打造专业化预算管理人才队伍。一是针对性开展培训。由我局牵头处室相关负责同志围绕2026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工作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审核要点、填报口径等内容,帮助参训人员准确把握政策要求,促进提升预算编制水平,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培训。二是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参与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入库人才参与专题研讨、业务交流、典型案例讲解及预决算交叉互审等活动和工作,扩大入库人员工作接触面,丰富工作经历,学习了解不同部门工作模式、工作要求,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变被动授课为实战演练。三是强化跟踪培训。建立培训后跟踪机制,通过座谈、回访等方式,定期了解入库人员将所学运用于本单位预算管理、财务会计等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研究评估培训实施成效,动态优化后续培训内容与重点,确保培训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实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