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招标公告| |采购公告| |资讯中心| |采购机构| |项目中心| |供应商库| |会员中心| |招标助手| |专家库 |
信息搜索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创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水稻种子“披新衣” 推动种植降本增效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6日 08:54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创新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水稻种子“披新衣” 推动种植降本增效
  农业稳,则天下安;种子强,则农业兴。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不仅是保障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田间种子常面临病虫害的侵扰,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日前,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研发的“杂交水稻丸粒化精量直播技术”,通过为种子穿上功能性“外衣”,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为水稻生产带来了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1 种子“变身”,杀菌还防虫害

  近日,记者走进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一处实验室,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围绕一台种子丸粒机忙碌。这台看似普通的机器,实则是种子“变身”的“魔法工厂”。

  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将金黄的稻种缓缓倒入机器一端。稻种随即进入一个高速旋转的离心盘,与此同时,特制的粉剂和水雾精准喷洒,与稻种充分混合、包裹。短短几分钟,一粒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的丸粒化水稻种子便从机器另一端滚落而出,完成了从“裸种”到“精装”的蜕变。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为水稻种子裹上一层特殊的‘外衣’。”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教授刘宏岩详细介绍,这层“外衣”以黏土、滑石粉、膨润土等物质为基础原料,通过离心作用将种子与粉剂紧密包裹,形成均匀的丸粒化结构。此外,还融入了杀菌剂、除鼠药、杀虫剂等防护成分,以及植物激素等生长促进物质,相当于在水稻种子周围构建了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

  刘宏岩进一步解释,通过粘结粉剂为介质,将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和生长促进物质精准包裹在种子周围。这样,在种子早期生长过程中,既能有效抵御病虫害和鼠虫鸟的侵害,又能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形成更健康的群体结构,从而更好地利用空间和土壤养分。

  2 田间试验,降本增产成效显著

  技术攻关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产。目前,该项创新成果已在海南东方、三亚等地开展大面积田间试验示范。

  “去年在东方市试验了500亩,今年早季在三亚播种了80亩。”刘宏岩介绍,“相对于无人机撒播,产量优势大概在5%到10%。这种产量优势主要源于有序的精量直播,减少了水稻群体无效分蘖的发生,提高了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养分的高效利用,进而提高产量。”

  刘宏岩介绍,在传统水稻种植中,由于种子形态、大小不一,且稻壳粗糙,在作业过程中极易卡住排种器、输种管等部件,影响播种效率。而丸粒化后的种子变得圆润规整,流动性大大增强,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外,从成本角度来看,传统水稻育秧移栽方式仅育秧、插秧环节,一亩地成本近400元。而“杂交水稻丸粒化精量直播技术”省去了繁琐的育秧环节,直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下,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每亩地大约能省下150元到200元,这对于规模种植的农户来说,是一笔可观的开支缩减。

  “过去播种水稻,为保证基本苗数,一亩地常常要播5斤种子。”刘宏岩说。如今,得益于丸粒化技术带来的均匀播种和高出苗保障,“穿衣”的种子只需播下2斤至3斤,播种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同时,每亩产量大约能提高5%到10%。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并未止步。在他们看来,技术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为农业生产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研究团队正深入摸索配套农艺,不断优化技术流程,提高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效率。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让“杂交水稻丸粒化精量直播技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我们希望把这项技术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刘宏岩表示,“不仅要在省内推广,还要走向省外,甚至迈向东南亚地区,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展会推荐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自助友情链接 | 机构文件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2000-2025 本站网络实名/中文域名:"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中文网 政府采购网.中文网 招标网.中文网"
本网站域名:www.chinabidding.org.cn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京ICP备2021005469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260
技术支持:北京中政发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政府采购信息服务:政采标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管理:政府采购招标中心 联系电话:010-68282024 83684022 传真:010-83684022 更多联系电话...
标讯接收邮箱:service@gov-cg.org.cn 供应商邮箱:zfcgzb@gov-cg.org.cn